皮特·格拉汉姆(Peter Graham)除了作曲之外,也钟爱19世纪的流行小说,在这首写给粗管上低音号的协奏曲《非凡绅士》中,便达成了作曲家这两项兴趣的结合。三个乐章的灵感分别来自三位早已跳脱了原本的小说框架,活跃于电影、电视、漫画等各种媒体中的非凡角色。
第一乐章:时间旅人 The Time Traveller
英国科幻小说作家威尔斯(H.G. Wells)与法国的凡尔纳齐名,1895年的处女作《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奠定了他...
查看全文
皮特·格拉汉姆(Peter Graham)除了作曲之外,也钟爱19世纪的流行小说,在这首写给粗管上低音号的协奏曲《非凡绅士》中,便达成了作曲家这两项兴趣的结合。三个乐章的灵感分别来自三位早已跳脱了原本的小说框架,活跃于电影、电视、漫画等各种媒体中的非凡角色。
第一乐章:时间旅人 The Time Traveller
英国科幻小说作家威尔斯(H.G. Wells)与法国的凡尔纳齐名,1895年的处女作《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奠定了他日后的声誉与地位。第一乐章的标题正是来自此作中的主角「时间旅人」。这个乐章在曲式上依循传统的奏鸣曲式,仅有微幅的更动:再现部中主题出现的顺序反转了呈示部中的顺序,这个有趣的安排反映着时间旅人在故事的尾声高潮中,将时间机器反转,使一切得以回归原点。
第二乐章:最后一案 The Adventure of the Final Problem
《最后一案》(The Final Problem)是创造了世界最著名的侦探角色福尔摩斯的英国作家柯南.道尔,收录在短篇集《福尔摩斯回忆录》中的最后一个故事。作中福尔摩斯与长年的宿敌莫里亚蒂教授(Professor Moriarty)最后一搏,结果双双落入瑞士的莱辛巴赫瀑布(Reichenbach Falls)中,从此下落不明。
这个乐章选用放慢的兰德勒舞曲(Ländler),一种瑞士、奥地利等地的舞曲为主要架构。作曲家在Cadenza乐段中,指示独奏者可选择使用BOSS DD-3或类似的数位延迟效果器来制造回声效果,如同在阿尔卑斯山中的空谷回音。乐章尾声如同原著,向听者抛出了疑问,我们是否已经见证福尔摩斯的最后了? (然而道尔日后不堪各方压力,再度让福尔摩斯「复活」,但这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第三乐章:伟大竞赛 The Great Race
凡尔纳另一部闻名于世的杰作《环游世界八十天》,主角福克(Phileas Fogg)在伦敦的革新俱乐部内,以两万英镑打赌80天能够环游世界一周。这个乐章的标题反映着环游世界的故事进入尾声的最高潮,福克奋力与时间赛跑的同时却不断遭遇重重阻碍。无穷动(Moto perpetuo)的音乐个性不仅切合了故事主角此刻的状态,更提供了独奏者以精湛技巧完整驾驭手中乐器的挑战。
曲终在独奏一次比一次高扬的上行音型中,福克发狂似的奔向终点,大笨钟(Big Ben)却无情地敲响了与俱乐部约定的期限;作曲家选择不告诉我们故事主人翁究竟有没有赶上,而是让音乐在这个恰到好处的紧张画面中画下尾声,彷彿在说:欲知结局,请见原著分晓!(文字: Franck Hong)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