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萨克斯演奏家在音乐演绎上各有差异,这也许取决于演奏者运用乐器的能力。萨克斯管,这一位木管乐器的新晋成员,已经毫无疑问地以其巨大潜力成功建立起来。全世界各种音乐风格流派的杰出萨克斯管演奏家之数量极其庞大并且逐年递增。几乎在音乐史上的每个时代,都有为萨克斯管所作的原创和改编的作品;很高兴地,连当代的作曲家,都在不断地发掘丰富的音乐资源。(此文转自萨克斯中国网)
在萨克斯管的多种发展演变之中,本书将主要介绍谐振或泛音——即正常音域以上的高音。多年来,演奏者、老师及作曲家对扩展萨克斯管常规音域之外的更高音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及热爱。这种兴趣及热爱,正是本人编写此书的动力源泉。
自从二十年前《萨克斯管超高音教材》首次亮相以来,此书已成为许多萨克斯管演奏者的参考素材。但除此之外,这研究亦继续令本人在教导萨克斯管学生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反思,当然最重要还是本人自己。教学相长,正如Marcel Mule经常告诉他的学生:“On n' arrive jamais.”【学习永无止境】。
正如大家所料,本书第二版包含了更多指法。然而,更重要的是指法的分类,包括它们的来源、特征与实践。很多年前,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你能演奏一种萨克斯管,你就能演奏所有萨克斯管”。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和演奏家认识到,这种观点是错的。因此,相比起其他萨克斯管,尽管中音萨克斯管更多地被广泛演奏与研究,与此同时,相同的投入度也应放在注意高音萨克斯管、次中音萨克斯管与上低音萨克斯管的差异。
用萨克斯管流畅地演奏超过正常音域的高音不再是一种装饰,也不再是一种选择,它是十分必要的。正如 Marcel Mule 所说的,学习的旅程是连续的,并没有终点。本人殷切希望此教材能令读者在学习超高音的旅程当中得到启发。——尤金·罗素
译者“问与答”
1. 尊敬的谢德骥教授您好,现如今萨克斯管的超高音技术无论在古典音乐领域还是现代音乐领域中均是必不可少的演奏技能。尤金·罗素先生编写的《萨克斯管超高音教材》自1978年出版至今影响了数以万计世界萨克斯管爱好者,成为专业的音乐院校系统训练超高音技术的必备书籍。你觉得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哪儿?
答: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深入浅出,把怎样掌握萨克斯管超高音的必要技巧以最精确的描述介绍给不同的使用者。冗长的叙述只会令到学习的过程受到束缚,作为萨克斯管超高音技巧的教材,这本书的描述绝对是完美!
2. 在您的演奏生涯与教学经验中,是如何使用《萨克斯管超高音教材》这本书主要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您能否就您感触最深的几点分享一下?此书翻译成中文后,国内的萨克斯管爱好者将更方便和科学的练习超高音技术,您有什么建议给到他们吗?
答:练习萨克斯管超高音最重要的是泛音和音域之间衔接的练习。当我要求我的学生进行这些练习之前,他们定必要学会滑音。为了达到稳定的效果,他们必须明白及能够掌握自己口腔的基本控制。当他们能够清楚想象及感觉到并能有信心地运用自己舌头的肌肉(能与口腔各部份互相配合)的时候,练习泛音和音域之间的衔接就变得更有效率, 更能事半功倍。这些练习确实是非常有价值的。
3. 谢德骥老师是美国爱荷华大学的萨克斯管博士生导师,中国人的骄傲。作为尤金·罗素先生唯一华人得意门生,您认为什么才是“师承”的含义?能否分享一些您与老师之间的一些趣事?
答:谢谢你!我个人认为「师承」的含义是我们应该常常紧记老师曾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老师也是平常人,他们并不能永远完美,但我们不可以忘记他们为我们所作的一切。我们应该要分享所学到的杰出概念并把老师的精神延续至下一代。
真很难想象我和尤金罗素博士第一次见面是在31年前。当时我在他的大师班内第一次吹奏时的紧张情况现在还历历在目。真的非常感谢博士为萨克斯管及特别为我所付出的一切。
4. 梁国章老师,针对研究萨克斯管技巧的教材有很多种,您是怎么萌生翻译此书的想法的呢?这其中有什么缘起吗?
答:萨克斯管超高音技巧是近代萨克斯管演奏者趋之若鹜的演奏技巧之一。无论是萨克斯管初学者或是专业演奏家,都希望能进一步拿捏当中奥秘。
若说到如何能系统化地充分掌握萨克斯管超高音的技巧,尤金·罗素博士的《萨克斯管超高音教材》可称为佼佼者。
在2019年,我曾跨洋远赴美国探望罗素博士,透过与博士进一步在演奏及教育上的深度交流后,我更了解这本教材的独特之处及博士对教育的期望。
面对遍布全世界各地的华人萨克斯管演奏者,翻译中文版《萨克斯管超高音教材》是希望能够透过母语的详细解释令读者能尽快投入教材并从细腻的文字中更进一步明了个中技巧,藉此充分发挥教材与读者的微妙关系。
5. 梁老师,《萨克斯管超高音教材》的翻译工作肯定是繁琐且严谨的,老师能否为大家讲一讲在翻译此书时所遇到的困难,有没有一些趣事可以分享?你对这本书有什么期望呢?
答:在翻译任何文学巨著及教材当中,制定及编制音乐专有名词的中文翻译并非一朝一夕。
普遍演奏者早已习惯以外国语言表达音乐术语及动作技巧,久而久之音乐术语并没有以中文制定下来。
有见及此,在翻译教材的路途上参考了各国的音乐教材,音响工程学,甚至物理学各方面的书籍,藉此进一步理解当中理论,从而制定国际性的中文翻译。
除了书籍以外,更从在线获取及综合各代表性机构对那些词汇的分析和翻译,并以各国萨克斯管大师对该技巧的说法作为蓝图,从而确定中文翻译的词汇。
鉴证功夫并非一弹指顷便可完成,尽管鉴证时间冗长和繁琐,但编定及建立中文翻译的音乐词汇及术语刻不容缓。
因此我期盼这本中文翻译版《萨克斯管超高音教材》出版后能得以传承,延续博士的精神,并且将这份意义带到所有的华语萨克斯管演奏家手中。
6. 请两位老师们给即将使用《萨克斯管超高音教程》这本书中国当代青年萨克斯管演奏者一些寄语
谢博士:每日使用它,仔细地研究当中的概念,努力尝试每一种指法务求令到你的超高音能臻至完美。
梁老师:当代青年萨克斯管演奏者很多都追求崭新的表演及练习方式,认为传统的古老派已追不上潮流,方法古旧及不派上用场。
正因如此,本人希望《萨克斯管超高音教程》这本书能令到青年音乐家能深切明白到传统教材的真正意义及它们存在的价值。这并不是古老派或新派的分别,这是一份历史的传承,是历久常新,是绝对值得尊重的。
寄望当代青年萨克斯管演奏者能保护这份传统,充分利用及学习,认清自己的目标,不随波逐流,这样定必能事半功倍,逐步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