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塞佩·塔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年4月8日——1770年2月26日),意大利小提琴表演与创作大师、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生于意大利与南斯拉夫交界的里雅斯特地区近郊的皮拉诺小城,死于帕多瓦。他没有进过音乐学院,是完全靠自学成才的。
他于1709年入帕多瓦大学学法律,同时钻研小提琴演奏技术;1713~1716年在安科纳的歌剧乐队任小提琴师,同时结合声学原理改革小提琴,探讨新的理论,并写出奏鸣曲《魔鬼的颤音》;1721年担任帕多瓦圣安东尼奥教堂乐队首席小提琴师;1723年任布拉格金斯基伯爵的宫廷乐队指挥;1728年于帕多瓦创建小提琴学校。日后这间学校培养出一大批名演奏家,成为全欧洲著名的小提琴教学中心,形成了小提琴音乐史上有名的帕都瓦学派。
据不完全统计,塔尔蒂尼一生作有140首小提琴协奏曲、20首大协奏曲、150首奏鸣曲、50首三重奏曲等,还有200首左右的作品手稿依然被封存在帕多瓦圣安东尼奥教堂的乐团档案库里。代表作品以《柯列...
查看全文
朱塞佩·塔尔蒂尼(Giuseppe Tartini,1692年4月8日——1770年2月26日),意大利小提琴表演与创作大师、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生于意大利与南斯拉夫交界的里雅斯特地区近郊的皮拉诺小城,死于帕多瓦。他没有进过音乐学院,是完全靠自学成才的。
他于1709年入帕多瓦大学学法律,同时钻研小提琴演奏技术;1713~1716年在安科纳的歌剧乐队任小提琴师,同时结合声学原理改革小提琴,探讨新的理论,并写出奏鸣曲《魔鬼的颤音》;1721年担任帕多瓦圣安东尼奥教堂乐队首席小提琴师;1723年任布拉格金斯基伯爵的宫廷乐队指挥;1728年于帕多瓦创建小提琴学校。日后这间学校培养出一大批名演奏家,成为全欧洲著名的小提琴教学中心,形成了小提琴音乐史上有名的帕都瓦学派。
据不完全统计,塔尔蒂尼一生作有140首小提琴协奏曲、20首大协奏曲、150首奏鸣曲、50首三重奏曲等,还有200首左右的作品手稿依然被封存在帕多瓦圣安东尼奥教堂的乐团档案库里。代表作品以《柯列里主题变奏曲》和《魔鬼的颤音奏鸣曲》最为闻名,是18世纪小提琴创作和演奏技艺的高峰,至今还长盛于音乐舞台。
《魔鬼的颤音》奏鸣曲(1713年)是使他的名声流传至今的不朽之作。据说塔尔蒂尼在睡梦中遇见了魔鬼,魔鬼传授给他希奇的演奏方法,于是他才写成了这首乐曲。
塔尔蒂尼讲述了一个浪漫色彩的音乐故事,而塔尔蒂尼本人的音乐生活也同样具有传奇色彩。塔尔蒂尼1692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名门贵族家庭,父母希望他成为神职人员,出生前就被他的父母许诺将择期送入寺院为僧,1708年他被父亲送进一所神学院,由圣菲利波教堂的神甫负责他的教育。但幼年的塔尔蒂尼却对小提琴产生了爱好,他经常练琴,达到了着迷的程度。
塔尔蒂尼生性豪猛、性格冲动,不是个当修士的材料。1709年,父母又转送他学法律。在帕都瓦大学学法律期间,他把时间主要用来钻研小提琴演奏技术,结果学业荒疏。这且不算,他还热衷于剑术,多次与人决斗,拔剑相向。他的父亲由不得他这样胡闹,便断绝了他的经济来源。塔尔蒂尼仍不思悔改,凭着自己拉的一手提琴,他靠教琴为生,过起了独立生活。不料教琴又出了乱子,他的学生里有一位是当地极有权势的红衣主教的侄女,塔尔蒂尼与她厮混久了,双双堕入情网,以至私订终身。由于他们俩的婚姻没有得到女方保护人红衣主教的同意而触怒了主教大人,夫妇二人遭到驱逐。塔尔蒂尼怕担上拐带人口的罪名,就隐姓埋名,藏在阿西西的一所修道院里避祸,恰好作曲家博埃莫也寄居在这所修道院,塔尔蒂尼得以跟他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在修道院的日子里他还潜心于小提琴演奏技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713年塔尔蒂尼写《魔鬼的颤音》时正是在修道院里隐居,那时他除了刻苦钻研音乐别无出路,昼思夜想之下,做了那样的梦也在情理之中。
塔尔蒂尼也是帕多瓦小提琴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1728年他在帕多瓦创办了一所专门以小提琴演奏为教学宗旨的高等学府,教授小提琴和作曲,并从事创作。英、法、德、意等各国一些最出众的小提琴家由于仰慕这位名震全球的大师,纷纷向他请教。他培养出的杰出小提琴演奏家有:纳尔迪尼、普尼亚尼等杰出人物。从此,塔尔蒂尼的声誉和他的小提琴演奏风格从帕多瓦传遍了全欧洲。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