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因霍尔德·莫里采维奇·格里埃尔(Reinhold Glière,1875年1月11日-1956年6月23日),乌克兰-苏联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
早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1905年-1908年在柏林学习指挥,1914年任基辅音乐学院院长。1920年-1941年任教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他与苏联官方合作密切,曾三次获得斯大林奖,且并未在1948年遭受迫害。1956年逝世于莫斯科。
格里埃尔在创作中始终遵循俄罗斯传统,早期部分作品形式较为复杂,带有学院派特点。苏联建立后的作品则较为朴素清新,常采用各族民歌。格里埃尔有较强的旋律天赋和配器才能,但由于作品风格保守且具有明显的歌功颂德倾向,流传范围不广。
格里埃尔的《声乐协奏曲》是该体裁最著名的作品。代表作品三部交响曲(包括《声乐协奏曲》),五部协奏曲,四部弦乐四重奏,芭蕾舞剧《红罂粟》。
格里埃尔的降B大调圆号协奏曲,完成并首演于1951年。这是世界圆号协奏曲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首作品。格里埃尔的降B...
查看全文
莱因霍尔德·莫里采维奇·格里埃尔(Reinhold Glière,1875年1月11日-1956年6月23日),乌克兰-苏联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
早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1905年-1908年在柏林学习指挥,1914年任基辅音乐学院院长。1920年-1941年任教于莫斯科音乐学院。他与苏联官方合作密切,曾三次获得斯大林奖,且并未在1948年遭受迫害。1956年逝世于莫斯科。
格里埃尔在创作中始终遵循俄罗斯传统,早期部分作品形式较为复杂,带有学院派特点。苏联建立后的作品则较为朴素清新,常采用各族民歌。格里埃尔有较强的旋律天赋和配器才能,但由于作品风格保守且具有明显的歌功颂德倾向,流传范围不广。
格里埃尔的《声乐协奏曲》是该体裁最著名的作品。代表作品三部交响曲(包括《声乐协奏曲》),五部协奏曲,四部弦乐四重奏,芭蕾舞剧《红罂粟》。
格里埃尔的降B大调圆号协奏曲,完成并首演于1951年。这是世界圆号协奏曲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首作品。格里埃尔的降B大调圆号协奏曲,作品91号,完成并首演于1951年,题献给苏联圆号演奏家瓦莱里·波利克(Valery Polekh),首演时由波利克担任独奏。
本曲有着格里埃尔一贯的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风格,旋律优美,气势磅礴,同时也体现着圆号的各种特殊演奏技巧,是世界圆号协奏曲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首作品。全曲按照近代协奏曲的传统模式分为三个乐章。其中的华彩乐段部分,有波利克创作的版本,被后人视为标准的华彩版本。
格里埃尔的父亲是一个木管制造工匠。1891年进入基辅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1894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塔涅耶夫学习对位、跟随伊波里托夫-伊凡诺夫学习作曲。1900年毕业。之后进入格涅辛音乐学院担任教师,塔涅耶夫给他介绍了2个特别的学生,米亚斯科夫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1905年格里埃尔曾到柏林学习指挥,库塞维兹基和他正巧是同学。然后他又返回格涅辛音乐学院继续教书,1914年任基辅音乐学院院长。1920年他又来到莫斯科音乐学院教课直到1941年,培养了一大批有名的学生。他与苏联官方合作密切,曾3次获得斯大林奖,且并未在1948年遭受迫害。1956年在莫斯科去世。格里埃尔拥有较强的旋律天赋和配器才能,在创作中始终遵循俄罗斯传统。早期的部分作品形式较为复杂,带有学院派特点。苏联建立后的作品则较为朴素清新,常采用各族民歌。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