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小调第五交响曲》由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于1888年创作。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命运”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可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
这首交响管乐版改编自其中的第二乐章:略带自由感的如歌行板,D大调,12/8拍子,三段体。乐章的主旋律甜美而兼有肃穆、伤感,充满期盼与憧憬。双簧管演奏的副旋律中注入了温柔而具有抚慰力量的女性光辉。
第...
查看全文
《e小调第五交响曲》由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于1888年创作。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命运”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可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
这首交响管乐版改编自其中的第二乐章:略带自由感的如歌行板,D大调,12/8拍子,三段体。乐章的主旋律甜美而兼有肃穆、伤感,充满期盼与憧憬。双簧管演奏的副旋律中注入了温柔而具有抚慰力量的女性光辉。
第二乐章是三部曲式。这是柴可夫斯基最情感横溢和感人至深的明朗篇章, 也是整部交响曲的中心所在。它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对幸福的无比向往和依恋。弦乐奏出的引子似圣咏般严肃而深沉。
第一段圆号奏出了温暖而抒情的第一主题, 好似老人的暮春诗意, 气度高雅而颇具魅力。被称为“ 一线光明” 的牧歌风。
第二主题由双簧管奏出, 明朗而真诚, 好象是对第一主题的回答和补充。大提琴和弦乐器的两次陈述进一步深化了“一线光明” 主题, 音乐激昂地走向高潮。中段是林木青翠, 宁静迷人的大自然情调。
突然, “ 命运主题” 以雷霆万钧之势闯人, 铜管粗野地喧嚣, 定音鼓隆隆, 主人公的幻想被砸得粉碎。静静的拔弦中, 再现的第一段第一主题无力地、哭泣般地流淌着、倾泻着。强有力的“ 一线光明” 主题坚决而激动, 迎来了胜利般的高潮。恶毒的“ 命运主题”再次闯人, 肆虐的铜管否定了“ 一线光明” 主题。
尾声中, “一线光明” 主题平静而温柔地渐渐消失。
收起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