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分音时钟/The Syncopated Clock
演 奏:
作曲编曲:莱罗尔·安德森 [Leroy Anderson]
演奏指挥:暂无
乐谱风格:古典音乐, 舞曲
音乐形式:交响管乐
演奏乐器:暂无
出版公司:Alfred
难易等级:4
库存情况:请客服微信号:13910324401,或电话010-85863306
专辑介绍
《切分音时钟》是勒莱‧安德森在1945年作曲的管弦乐曲,曲名原文是“Syncopated Clock”。Syncopation翻译成中文的音乐名词是“切分音”,动词是Syncopate(切分),因此曲名原文应该翻译成“以切分音处理过的时钟”,或“切分的钟”,或“切分钟”。依维基百科“切分音”条,「切分音是一个相同音高的音符同时出现并结合在强拍或次强拍和弱拍上,因此会导致乐曲进行中强拍和弱拍易位,强拍变成弱拍,或弱拍变成强拍,叫做切分...
查看全文
《切分音时钟》是勒莱‧安德森在1945年作曲的管弦乐曲,曲名原文是“Syncopated Clock”。Syncopation翻译成中文的音乐名词是“切分音”,动词是Syncopate(切分),因此曲名原文应该翻译成“以切分音处理过的时钟”,或“切分的钟”,或“切分钟”。依维基百科“切分音”条,「切分音是一个相同音高的音符同时出现并结合在强拍或次强拍和弱拍上,因此会导致乐曲进行中强拍和弱拍易位,强拍变成弱拍,或弱拍变成强拍,叫做切分音。不仅是音符,即使是休止符也可以导致切分的效果。」简单说:“切分音是故意打乱拍子、轻重、节奏等的正规进行,以谋求意外效果”。此曲使用切分手法,让应该刻出正确节奏的时钟打乱脚步,以表现独特的滑稽与幽默。
此曲于1945年5月28日在波士顿大众管弦乐团“陆军之夜”音乐会中,由作曲者自己客串指挥首演。当时有记者问他创作音乐时,究竟先想到音乐或先想到曲名?安德森回答说:“都有可能。《切分音时钟》的情形是先有曲名,因为这曲名含有或许可以用音乐表现的创意。当然,我跟别人一样想到已经有数百首──大概不会有数千首吧──有关时钟的音乐。但我忽然想到,这些时钟就像各位到处听到的正确刻出分秒的普通时钟。没人写过有关切分钟,也就是以切分音节奏刻出分秒的时钟的音乐作品。这迷人的创意抓住了我不放,于是我坐下来,谱写这首音乐”。
音乐一开始就由木鱼敲出时钟刻时的有规则的滴答声,但到第4小节发生切分音,刻时的节奏稍稍乱了。不过很可爱。木鱼除了晚上当闹钟使用的中间乐段会安静下来外,始终都滴答作声。有些演奏还会在当闹钟的中间乐段插入铃声。最后时钟坏掉音乐停止,坏掉时还会听到发条松懈的“休”的声音。
Enjoy the musical clock whose familiar tick-tock is not always on an even keel. Leroy Anderson’s melodies have reached millions and can be whistled or sung by just about everyone. Here is the original for concert band freshly engraved with a new full score. For audience-pleasing programming, this one’s timeless.
收起全文